三国杀基本术语
1.1 角色相关术语: - 主公:游戏开始时拥有主公标记的角色,其目标是击败其他所有玩家。 - 忠臣:帮助主公获胜的角色,需保护主公并击败其他反贼和内奸。 - 反贼:与主公为敌的角色,目标是击败主公。 - 内奸:隐藏在忠臣之中的角色,需在主公和忠臣存活时击败他们,最后击败反贼获胜。
1.2 手牌相关术语: - 手牌:玩家在手中持有的牌,包括基本牌、锦囊牌和装备牌。 - 杀:基本牌,可对其他角色造成 1 点伤害。 - 闪:基本牌,可抵消 1 点伤害。 - 锦囊牌:可以产生各种效果的牌,如决斗、过河拆桥等。 - 装备牌:可以装备在角色身上以获得额外效果的牌,如诸葛连弩、仁王盾等。
1.3 回合相关术语: - 回合开始阶段:玩家可以使用回合开始阶段的技能,如夏侯惇的刚烈。 - 判定阶段:根据当前角色的判定区的牌进行判定,如诸葛亮的八卦阵。 - 摸牌阶段:玩家从牌堆中摸取一定数量的牌。 - 出牌阶段:玩家可以使用手中的牌对其他角色进行攻击、防御或使用锦囊等操作。 - 弃牌阶段:玩家需要弃掉手中超过手牌上限的牌或不需要的牌。
2.1 技能类型术语: - 锁定技:无论玩家做出何种操作,该技能都会自动触发生效。例如,张郃的巧变,在受到伤害后可以摸一张牌。 - 限定技: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才能使用的技能,且每个限定技通常只能使用一次。比如,貂蝉的离间,在出牌阶段且只有在其他两名角色处于距离 1 以内时才能使用。 - 觉醒技:当满足特定条件时,玩家可以觉醒并获得新的技能。例如,孙权的制衡,当失去最后一张手牌时可以将手牌补至 X 张(X 为当前体力值)。 - 主公技:只有主公角色才能使用的技能,通常可以对忠臣或自己产生特殊效果。比如,刘备的仁德,主公可以将手牌以任意数量分配给其他角色。
2.2 技能效果术语: - 反馈:当角色受到伤害时,可以将伤害来源的一张牌置于自己的手牌中。例如,黄月英的集智,当使用一张锦囊牌后可以摸一张牌。 - 屯田:在出牌阶段,玩家可以将一张黑色牌置于武将牌上,称为“屯田”。当该角色失去最后一张手牌时,可以摸一张牌。例如,司马懿的屯田。 - 缠怨:当角色受到伤害后,可以令伤害来源摸 X 张牌(X 为该角色当前的体力值)。例如,许褚的裸衣,当使用一张红色牌后可以令自己的攻击范围+1 并且此回合使用【杀】造成的伤害+1。
3.1 出牌阶段术语: - 出牌:玩家在自己的出牌阶段可以使用各种牌,如基本牌、锦囊牌、装备牌等。 - 过牌:通过使用某些牌来增加手牌数量,例如使用【过河拆桥】可以抽取对方的一张牌加入自己的手牌。 - 卖血:主动减少自己的体力值,以获得某种特殊效果,如发动某些武将的技能。 - 空城:当主公诸葛亮没有手牌时,可以声明“空城”,此时敌人对其使用【杀】时需要弃掉一张手牌,若没有手牌则此【杀】无效。
3.2 判定阶段术语: - 判定牌:在判定阶段,根据当前的判定条件翻开一张牌,这张牌就是判定牌,其效果会影响当前的局势。 - 延时类锦囊判定:如【乐不思蜀】、【闪电】等延时类锦囊在判定阶段会翻开判定牌,若判定结果为红桃则此锦囊失效,若为其他花色则此锦囊生效。 - 无懈可击:可以抵消其他角色对延时类锦囊的判定,若使用【无懈可击】抵消了判定,则此延时类锦囊失效。
3.3 结算阶段术语: - 结算:按照游戏规则依次处理各种事件和效果的过程。 - 优先级:在结算过程中,不同的牌和技能具有不同的优先级,优先级高的先进行结算。 - 重置:某些技能在使用后需要进行重置,以便在后续的回合中再次使用,例如大乔的流离。
4.1 濒死状态术语: - 濒死:当玩家的体力值降至 1 点或 0 点时,即处于濒死状态。 - 求桃:处于濒死状态的玩家可以向其他玩家请求一张【桃】来恢复 1 点体力,若得到【桃】则脱离濒死状态,若无人提供【桃】则该玩家死亡。 - 急救:主公曹操在濒死状态时,可以发动【奸雄】技能,将弃掉的牌当作【桃】使用,从而恢复 1 点体力。
4.2 空城状态术语: - 空城:如前文所述,主公诸葛亮没有手牌时可以声明“空城”,此时敌人对其使用【杀】时需要弃掉一张手牌,若没有手牌则此【杀】无效。 - 空城判定:当诸葛亮处于空城状态且敌人对其使用【决斗】时,诸葛亮不需要打出【杀】,而是直接进行空城判定,若判定结果为红色花色牌,则诸葛亮获胜,若为黑色花色牌,则诸葛亮失败。